阿拉斯加的美俄会晤已经过去十天,外界期待中的俄乌停战谈判仍然没有实质进展。无论是美乌俄三方会晤,还是俄乌直接首脑会谈,眼下都渐渐成了又一次空谈。那么,究竟是谁在拖延甚至破坏停战的可能?
从表面上看,美国总统特朗普是这场谈判中最积极的推动者。他一直自我标榜为“调停高手”,坚称自己过去曾促成过“六次和平协议”。然而所谓的“和平协议”更多是他个人的宣传口径,实际上这些大多只是临时性的停火安排,甚至并未真正落到纸面上。特朗普偏爱用“和平协议”来描述,显然带有个人形象塑造的成分。
他之所以执着推动俄乌谈判,并非真正出于对战争结束的战略考量,而更多是为了兑现他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。特朗普相信,只要能让俄乌坐到同一张桌子前,就能证明自己具备“缔造和平”的能力。然而,他和副总统万斯在谈及历史时的言论,却显示出对复杂冲突缺乏深刻理解。万斯甚至在采访中说,“所有战争最终都是通过谈判解决的”,这一表态立即被质疑是否忽略了二战等历史事实。
泽连斯基的态度:不愿割地,但不拒谈判
在乌克兰方面,泽连斯基的立场较为微妙。他坚决不同意割让顿巴斯地区,但并不反对出席峰会,甚至在特朗普推动下也愿意释放一些善意。这既是对美国“和谈呼声”的回应,也带有向普京“叫板”的意味。换句话说,泽连斯基并不排斥对话,但他绝不会以牺牲乌克兰领土完整作为筹码。
真正让谈判陷入僵局的,是俄罗斯方面的反复。普京在阿拉斯加曾口头同意推进和平对话,甚至点头认可“安全保障”的概念,但之后却不断追加新的条件。芬兰总统斯图布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直言,这是“典型的俄罗斯谈判策略”——先摆出愿意对话的姿态,然后提出对方无法接受的条件,最终令谈判陷入停滞。
斯图布还举例称,普京在顿巴斯的目标其实早已暴露无遗。自2014年以来,俄罗斯一直试图完全控制该地区。如今虽已掌握约75%的区域,但其中半数是开战初期迅速占领的,剩下部分则是在长达十余年的拉锯中缓慢推进。他借比喻形容,如果换作美国,那就好比放弃整个东南部数州,然后允许对手修建一条高速直通纽约,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要求。
8月24日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NBC采访时,更是直接否认了俄乌首脑会晤的可能性。他声称泽连斯基“根本没有准备好”,并以乌克兰总统“非法”为由拒绝承认谈判基础。这与俄罗斯长期宣传口径相呼应,即视基辅政府为“非法政权”。这一立场几乎堵死了双边谈判的大门。
对此,乌克兰外交部长西比加立即回击,称拉夫罗夫的说法“荒谬可笑”。他讽刺道:“一个在位21年、为掌权25年的总统服务的官员,却来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,这才是真正的讽刺。”西比加指出,泽连斯基2019年通过民主选举上台,因战争实施戒严才推迟了原定2024年3月的大选。正是俄罗斯的全面入侵,使泽连斯基成为“战时总统”。
从目前的局面来看,特朗普的推动更多出于个人荣誉诉求,泽连斯基虽有保留但并未拒绝对话,真正让谈判停摆的,是俄罗斯不断提高门槛、提出难以接受的条件,甚至否定对方的合法性。停战谈判的僵局,不仅折射出战争双方的深层矛盾,也表明在地缘政治角力下,和平意愿往往让位于战略算计。
换句话说,当一方真正不愿意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妥协时,再多的谈判桌与调停人,也只能化为泡影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